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(优秀)
- 2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《求平均数》教案范文
- 3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《图形变换之欣赏设计》教案及教学反思
- 4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《因数和倍数》教案
- 5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《真分数和假分数》教案
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(优秀)
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(一) 教学目标 通过画、剪、观察、想象、分类、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,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。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,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,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。教学重难点 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,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。
《因数和倍数》教案(一)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教学难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,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,分母不变。 《真分数和假分数》教案(二) 教学目标 学生理解真分数、假分数的意义,能正确地区分真分数、假分数。 培养学生观察、比较、抽象概括的能力。 感受数学图形的美,感受数学的价值,渗透集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。
五年级下册数学《打电话》教案【一】 教学目标: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,通过画图的方式,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,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;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。 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。
篇一 教学目标:1.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,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、平移、旋转等现象。2.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,并能自身设计图案。3.同学感受图形的美,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。重点难点:1.能利用对称、平移、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。2.感受图形的内在美,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。
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《求平均数》教案范文
1、教案一:平均数 教学目标: 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,理解平均数的概念。 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,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。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 教学重点:灵活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。 教学难点:理解平均数的意义。
2、[通过情境的辨析,问题的解决,既深化了学生对“平均数”概念的认识,体会到“求平均数”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,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、广泛交流的机会,提升了他们“数学交流”的能力。
3、多维度构建平均数概念:教学设计从具体到抽象,从平面到立体,多维度地构建了平均数概念。通过条形统计图展示数据,利用涂色方块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,为学生提供了直观、形象的学习材料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。
4、下面我给你分享人教版平均数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。 人教版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: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~45页。 教材分析: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。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,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。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。
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《图形变换之欣赏设计》教案及教学反思
1、充分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,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,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,从而吸引学生注意里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;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中,我由图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语言美、行为美、心灵美、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,更关注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。
2、《欣赏与设计》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。 会用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。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创新,设计与数种不同的、带有个人风格的、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。 教学准备 教具:图案资料。
3、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,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,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。 教学反思:第二课时课题:旋 转教学内容:教材第5~5页例3和例题4。 教学目标: 通过生活事例,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。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,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。
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《因数和倍数》教案
1、此题也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,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则每排的人数必须既是48,又是36的因数,要使每排的人数最多,所以要找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,学生理解题意即可完成。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9题。此题检查学生当两数是倍数关系、互质关系、一般关系情况下求最大公因数的能力。
2、因为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,那么质数的倍数就都是合数,只要在数字表上依次划出质数的倍数,剩下的就是质数了。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,在教材第24页用排除法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,然后再在全班交流。 一起把100以内的质数读一读。
3、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,倍数的方法; 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,倍数是无限的;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;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。 教学重点: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。 教学难点: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。 教学过程: 引入新课。
4、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,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。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,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,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。
5、【 #教案# 导语】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,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。 准备了以下内容,供大家参考! 篇一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因数、倍数、质数、合数等概念,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。
6、【1】因数与倍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: 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: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,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 培养学生抽象、概括的能力,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、相互依存的观点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、探索意识,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。

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《真分数和假分数》教案
1、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,哪些是假分数。 1/7 3/2 4/9 12/47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,把假分数取出来,让学生观察。 观察以上假分数,根据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这一特征,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?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。 揭示课题: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。(板书课题:真分数和假分数(2)。
2、在分数中,当a小于()时,它是真分数;当a大于或等于()时,它是假分数。在分数 (a0)中,当a小于或等于()时,它是假分数; 当a大于()时,它是真分数。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() ,最小假分数是()。 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()和()。
3、[安排学生通过观察、比较、分类,让学生概括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,内容安排合理,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。]真分数、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:(1)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数和图,看看真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。
4、探究释疑,突破难点。教师结合教材编排意图,通过交流与讨论,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量之间的关系,明确假分数概念,强化单位“1”对分数理解的重要性。其次,数形结合,渗透数学思想。利用图形与数轴辅助学生理解概念,直观展现真、假分数特征。再次,练习设计注重提升思维水平。
5、小学五年级数学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》教案【一】 教学目标: 了解分数的产生,理解分数的意义,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。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,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外一种书写形式,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。
6、在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这节课中, 我通过目标引领, 任务驱动, 引导学生借助“分数圆形图”自主探究分数的意义。 在活动中, 学生通过增加分子的大小, 并观察对应的图形的变化。
发表评论